PG新闻
News
近日,2025京东健康年度医生盛典和数智医疗大会举行。大会上,京东健康发布了基于其线上全域场景的大模型全系产品“AI京医”和“京东卓医”大模型。“京东卓医”被京东定义为“业内第一个面向医院全场景应用的大模型产品”。读特新闻记者留意到,过去一年,中国互联网巨头纷纷加大在医疗大模型领域的布局力度,除京东外,百度、腾讯、迈瑞、商汤科技、科大讯飞等都发布了相关产品。
京东健康方面表示,对于大模型这一新兴技术,公司更加注重如何在具体场景中发挥更大、更实际的应用价值。此次,京东健康基于京东互联网医院全场景,全新升级和发布了AI 诊疗助手2.0,以及AI科研助手、AI医PG电子生智能体等“AI京医”全系大模型产品,希望能为线上执业医生开展临床科研全场景工作提质增效。
据介绍,2024年初,京东健康发布AI诊疗助手1.0版本,此次的2.0版本将分诊准确率提升至99.5%,将电子病历书写效率提升了120%,AI一次问题解决率超过90%。此外,本次发布的“AI科研助手”收录了超千万国内外专业文献数据,支持医学论文一键输出,所有功能均免费向医生开放。
在大会上,京东健康宣布基于京东互联网医院的“AI医生智能体”启动内测。这一“数字人”将7×24小时回答患者问题,为患者提供疾病科普、病程管理、用药提醒等诊后管理和服务。
此外,新发布的“京东卓医”被定位为面向患者的“个人就医管家”、为医生打造的“医生数字分身”,以及为医院管理提供的“未来数字医院”。该大模型产品基于“京医千询”医疗大模型能力。
通过“AI京医”和“京东卓医”京东健康打造了覆盖线上全域和线下医疗健康全场景的大模型产品服务体系。
不仅仅是京东看上了医疗大模型这块“蛋糕”。过去一年,中国互联网巨头纷纷加大在医疗大模型领域的布局力度,百度、腾讯、迈瑞、商汤科技、科大讯飞等都发布了相关产品。
此前,在接受读特新闻记者采访时,百度副总裁何明科表示:“在医疗行业中有一个‘不可能三角’,即在医疗生产力中难以同时实现的三个关键要素:质量(看得好病)、成本(看得起病)和效率(看得上病)。虽然AI不能直接给人类看病,却是这个‘不可能三角’的重要平衡点。”业内认为,医疗是和AI匹配度最高的一个行业,中国有望在这一领域实现“直道超车”。
市场研究咨询公司MarketsandMarkets预测,到2030年,全球医疗大模型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美元。据IDC数据,2023年中国医疗软件系统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为206亿元,预计2028年将达358亿元。放眼海外,GE医疗、强生、飞利浦等全球医疗巨头,都在发力AI产品。
“致力于让患者看病更舒心、医生临床科研更高效、医院整体运营更轻松。”京东健康方面表示,公司将继续携手更多医疗机构、医生、生态伙伴,共同探索医疗健康服务的新模式、新路径,推动“技术普惠”切实服务于普惠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