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新闻
News
慧博投研近日发布研究报告指出,随着自然PG电子官方平台入口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等AI技术的突破,我国AI医疗行业正加速渗透至医学影像、药物研发、健康管理等全产业链环节,推动医疗服务效率与质量提升。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AI医疗市场规模约66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至34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9.4%。
技术突破是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大模型技术显著提升了医疗AI的精度,如DeepSeekR1模型以5%的成本实现了类GPT-4级性能,推动基层医疗本地化AI诊断系统的落地。生成式AI的发展也为药物研发带来革新,通过分子筛选优化,药企研发成本有望降低30%-50%,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处理时间从72小时压缩至8小时。同时,多模态技术打通了文本、影像等数据壁垒,微软LLaVA-Med等模型已实现基于医学影像的自然语言诊断建议生成。
政策支持与需求增长形成双向助力。自2016年起,我国密集出台政策推动AI医疗发展,2023年《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快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需求端,人口老龄化加剧(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14%)、慢性病患者超3亿,叠加医疗资源分布不均,AI医疗通过远程监测、辅助诊断等功能有效缓解了资源压力。例如,AI医学影像可提升阅片效率,2024年医疗机构相关中标项目达387个,覆盖心脑血管、肺部等疾病诊断。
产业链层面,我国已形成基础层、模型层、应用层协同发展格局。基础层以医疗数据为核心,但数据确权与流通机制尚待完善;模型层由科技巨头与医药企业主导,腾讯、百度等推出医疗大模型,赋能临床决策与药物研发;应用层则覆盖医疗全场景,医学影像领域联影医疗等企业占据70%市场份额,健康管理领域美年健康“健康小美”AI健管师已在26家分院试点。
未来AI医疗将聚焦三大方向:一是AI制药,通过靶点发现与分子生成缩短药物研发周期,成都先导DEL+AI平台已实现化合物优化环节加速;二是医学影像,“设备+AI”模式强化企业竞争力,联影医疗推出超100款AI产品;三是医疗信息化,政策推动电子病历升级,卫宁健康WiNGPT等产品在多家三甲医院落地。
相关企业正加速布局:卫宁健康发布医疗大模型WiNGPT,实现病历质控与智能查房;迈瑞医疗构建“设备+IT+AI”生态,“瑞智联”系统装机超1000家医院;微创机器人手术机器人装机量超500台,单台手术收入持续增长。
报告认为,随着数据互联互通与认知智能技术成熟,AI医疗商业模式将从产品销售向“服务+数据”转型,与保险公司合作、个性化健康管理等新模式有望加速商业化进程。预计到2030年,AI将使癌症筛查效率提升20倍,药物开发成本降低4倍,医疗行业有望迎来量级式变革。